我国历代医书记载了磁疗在医疗保健上的应用, 其范围 广泛, 堪称瑰宝。 传统的磁疗法是针对不同的疾病, 将不同类 型的磁场作用在患处或一 定的穴位, 并针对病情及时给予调 整的一种理疗方法。 经过多年临床统计发现, 磁疗法疗效确 切, 适应证广, 患者无痛苦, 且不良反应小, 适合许多疾病的治 疗。 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进步, 现代的磁场疗法除了继承与 发扬了祖国传统医学外, 还创新的结合了现代医学、现代物理 学及其他学科, 并且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。 现将近年来利用 磁场生物效应进行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。
1 磁疗的镇痛作用
一些疼痛性疾病在磁场的作用下, 症状可以有不同程度 的减轻。 何宏珠等[ 1] 应用磁片贴压耳穴治疗神经性头痛 30 例, 其中有效 28 例, 有效率达 93%;国外也有以 2 700 G 的稳 恒磁场作用于骨盆治疗痛经[ 2] , 以稳恒磁场治疗风湿引起的 纤维肌痛[ 3] , 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臀部、膝盖疼痛及慢性腰背 痛等[ 4] , 均起效明显。 有实验指出:磁场强度的选择是十分关
键的, 如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腰背痛时, 19 ~ 50 mT 的弱磁场 止痛效果并不明显, 而磁场强度达到 47 ~ 180 mT 则可以收 到明显的止痛效果[ 5] 。 大量临床数据表明:磁场对于神经性
疼痛、风湿性疼痛、痉挛性疼痛和放射性疼痛均有效, 而且对 于癌性疼痛也有一定作用[ 6] 。
对于磁场止痛的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了, 有研究认为磁 场的镇痛作用与其消肿作用有关, 肿胀使组织张力增加, 压迫 感觉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[ 7] 。 在磁场作用下, 肿胀消除或减
轻, 使感觉神经不再受压迫, 疼痛随之减轻或消失。 磁场直接 作用于神经感觉末梢, 降低致痛物质水解酶的活性, 使止痛物 质的水平达到致痛阈以下, 而不引起疼痛。 也有研究认为:磁 场作用下, 使体内甲硫氨酸脑腓肽水平提高, 甲硫氨酸脑腓肽
是内腓肽的一种, 内腓肽即内源性吗啡样肽的一种, 由体内产 生, 具有吗啡样镇痛作用[ 8] 。
对越来越多的磁场镇痛作用的报道, 也有人提出了质疑。 Leonard 等[ 9] 认为目前镇痛实验设计不够严密, 并不足以说明 磁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止痛效果, 而且人们过度的夸大了磁
疗相关产品, 如磁手镯、磁项链、磁枕甚至磁床的止痛效果, 认 为对于磁场镇痛效应有必要进行更严密更深入的研究。
2 磁场治疗癌症
癌症是细胞分化的疾病, 其特征是不受宿主控制的细胞 恶性增殖。 癌症每年都要夺去世界上七百多万人的生命, 我
找新的诊治方法是人类征服癌症的重要使命。
1975 年国内首次有了应用磁场治疗肿瘤的报道[ 10] :北 京积水潭医院应用磁片贴敷法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剧痛 8 例
均有效, 且其中 5 例疼痛显著减轻, 提高了癌症晚期患者的生 活质量。 张沪生等[ 11] 首次报道了磁场诱导癌细胞凋亡, 指出 磁场诱导癌细胞凋亡比药物诱导凋亡具有一 定的优越性, 磁 场使供应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, 阻塞血管, 切断氧和营养 物质对肿瘤的供应。 常汉英[ 12] 用磁场治疗了不能再手术且
不宜接受其他治疗的中晚期癌症患者 18 例, 磁疗后大部分患 者肿块缩小, 症状改善, 获得了短期疗效。
磁场单纯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, 目前还只是属于缓 解症状, 特别是缓解癌症末期的癌性疼痛以及延长生命。 但 目前临床上利用磁场的生物学效应联合其他疗法进行癌症治
疗的手段越来越多。
肿瘤热疗(Tumor Hyperthermia)是 一类利用各种物理能 量(如微波、射频和超声波等)在人体组织中所产生的热效应,
使组织细胞温度升至 43 ℃以上的有效治疗温度, 并维持一定 时间, 达到加速癌细胞死亡目的的疗法。 目前在肝癌治疗的 研究中, 热疗是较为活跃的领域。 其中的磁热疗又称为磁流 体热疗(Mag netic Fluid Hyper thermia), 是新近才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型热疗方法, 它是将 Fe3O 4 或 γ-Fe2 O3 等磁性微粒输 送至治疗区域, 在外加交变磁场的作用下, 磁性微粒因磁损耗 而发热产生热疗的作用。 由于其对肿瘤加热均匀, 可实现组
织内靶向热疗, 同时也不受肿瘤体积和部位的影响, 在热疗领 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,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[ 13-15] 。
另外, 磁靶向给药系统 (mag netic targeted drugs deliv ery sy stem, M T DS)也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[ 16] 。 该系统
是将药物与适当磁活性成分配置在药物稳定系统中, 在足够 强的外磁场作用下, 将靶体定向于靶区, 使其所含药物定位释 放, 集中在病变部位发挥作用, 从而具有高效、速效和低毒的 作用, 为癌症化疗开辟了新的途径。 目前, M TDS 的研究尚处 于临床前实验阶段, 仅日本将其临床用于肝癌、直肠癌等的治 疗。 随着实验的不断完善, 预计不久的将来, M T DS 将在临床 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
3 磁场治疗骨伤疾病
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, 常表现为颈椎的骨质增 生、骨刺的形成, 进而压迫颈部血管或神经根, 导致眩晕、呕 吐、颈后疼痛、上肢放射性疼痛等。 目前对颈椎病尚无特殊效
国现在每年平均每死亡 5 个人中就有 1 人死于癌症。 因此寻 果的治疗方法。 而磁疗法作为少数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
一, 对于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症状, 减轻患者的痛苦有着积极作
用。 磁疗时常选用恒定磁场与脉冲磁场, 二者作用相似, 对颈
椎病引起的组织学变化疗效显著。 王秋华等[ 17] 利用温热磁 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, 治疗后发现患者眩晕、恶心、耳鸣等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, 多普勒观察椎动脉、颈内动脉、大脑前中 后动脉血流供应明显改善。
骨质疏松症(OP)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, 传统的治疗方 法存在较大不良反应, 只能减少骨量丢失, 不能补充已丢失的 骨量。 将电磁技术应用于 OP 治疗或辅助治疗, 无疑是 一种 创新。 很多实验证明某些特定参数的电磁场能够减少或防止
O P 模型的骨量丢失, 还有些实验证明 电磁场能明显恢复因 O P 丢失的骨量[ 18] 。 由此可见, 电磁刺激在 O P 治疗上具有 很大的潜力。
目前, 国内在治疗骨科疾病方面应用磁疗法取得了很多
的成效, 而且学者们也根据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创新了许多对 治疗骨科疾病行之有效的新疗法。 如磁场、温热、振动综合疗 法(简称磁振热), 其是同时具有磁场、温热、振动 3 种物理因 子治疗作用的新疗法, 目前这种疗法已在国 内广泛开展。 张
福金等[ 19] 运用该疗法治疗关节扭挫伤、肩周炎等患者 116 例, 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。 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磁场的生 物学效应, 磁通量变化引起体内电荷的变化, 离子增加, 血流 速度加快, 血液循环加快, 营养代谢改善, 机体功能增强。 此 外, 磁场方向和强度的交替变化使细胞受到按摩作用, 还使组 织界面温度升高, 膜电位升高, 胶体离子通透性增强, 血液循 环加快, 组织缺氧状态改善, 水肿减轻。 该疗法对腰间盘突
出、腰肌劳损、肩周炎、退行性骨关节病等有明显的效果。 还 有毫米波磁光(M LM )复合疗法, 其是毫米波疗法的新发
展[ 20] , 采用毫米波、光波和磁场 3 个物理因子相结合, 近年来 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。 磁光复合疗法也 具止痛及促进骨、关节、软组织损伤恢复的作用。 骨、关节、软 组织损伤常常造成局部肿痛、淤血及肢体功能障碍, 而 M LM 复合疗法能通过强烈的谐振, 将能量导入体内, 通过神经体液 调节, 起到消炎止痛、提高组织再生能力的作用。
4 磁场治疗心脑血管神经疾病
近年来, 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[ 21] , 磁场能够改善心脏功 能, 改善微循环及血脂代谢, 降低血黏度;还能治疗早期高血 压、静脉炎, 防止冠脉狭窄等。 因此, 利用磁场预防和治疗心 血管疾病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, 大家正在试图 对于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, 而且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也 正在不断开展。 这提示磁场作为一种新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 疗法是有希望、有发展前景的。
磁场能否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新方法, 现已开展了临 床试验研究。 中风偏瘫是中风Z主要的后遗症之 一, 如何提 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, 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
义的。 磁场治疗中风的基础理论研究正在不断深入, 磁疗法 治疗中风偏瘫也正应用到临床之中。 练汉健等[ 22]运用磁场
法通过将经络传感、穴位效应和脉冲电流的作用有机结合, 运 用现代康复医学的促通理论(促进相应的大脑细胞功能的转 移和重建), 缓解患肢肌群痉挛, 使偏瘫肢体的分离运动出现,
建立起正确的运动模式。 该疗法与急性期 内科治疗有协同作 用, 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。
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疾病。 过去在 治疗这种疾病时, 均采用传统的针灸、针刺、埋线及穴位注射 的方法, 效果并不理想。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, 恒定磁场具有改 善神经组织微循环、减轻面神经干压力、减少渗出、消除水肿、
防止粘连、增强免疫力、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。 李平 等[ 23] 采用恒定磁场合并有氧方法, 通过循面神经走行取有效 点改善面神经的血氧供应与轴流运动, 使受损的面神经髓鞘
和轴突得到再生和修复。 该疗法已成为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 的新方法, 而且具有无痛、无创伤、无医源性感染等优点。
5 磁场治疗精神性疾病
癫痫是由于脑组织受某些因素影响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 放电所致。 癫痫发作时, 在脑组织放电部位加上适当的磁场
能抑制过量的电信号而起到治疗效果。 根据这一原理, 董献 珍等[ 24] 采用了磁发带和磁埋藏的方法, 使癫痫患者在减少服 用原来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, 症状有了明显改善;范军铭[ 25] 采用恒磁场作用于头穴进行治疗, 也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磁场可以治疗青年人中高血压型自主神经血管张力失调
综合征[ 26] 。 磁场能影响自主神经紊乱的主要发病环节, 它通 过直接作用于大血管壁上面的交感神经纤维, 产生交感神经 阻滞效应, 并通过反射途径降低因网状结构受激惹而增高的 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性, 增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, 促使适应 机制恢复, 从而使体内环境稳定能力恢复正常。
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, 几乎没有良好的治疗 方法。 1981 年, 国内有人尝试将稳恒磁场运用于神经衰弱的 治疗,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[ 27] 。 近年来, 各种磁场疗法治疗神
经衰弱、失眠等疾病在临床上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[ 28] , 而 且也取得了 一定的疗效。 磁疗法正随着临床实验的逐步深
入, 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得以推广。
国外有学者创新的运用重复跨颅脑磁场刺激(rT M S)治 疗 16~ 18 岁青少年精神疾病, 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, 治 疗 7 例, 其中 5 例有效[ 29] 。 目前这种疗法只实验性的运用于
具有耐药性的精神疾病患者身上, 据报道取得了不少成效, 但
是该疗法与电痉挛疗法(ECT, 抑郁症另一种高风险疗法)一 样, 其剂量范围还没有确认, 安全性问题还没有得到系统研 究, 而且其作用机制也并不清楚。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 这种简便易行有效的方法终将得到广泛应用。
6 磁疗法治疗其他疾病
应用磁疗法治疗的疾病较广泛, 对多种疾病有较好或有 一定的治疗效果, 已成为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。
6.1 治疗胆石症 国 内有学者根据中医学经络理论和现代 生物磁学的原理, 发明了磁力治疗胆石症[ 30] 。 这是一种将磁
电脉冲配合经络穴位治疗中风偏瘫收到较好的效果。 这种疗 穴疗法和来源于传统的中医学的运动疗法、食物疗法结合起
来的方法, 它以磁场为主导, 与揉耳反射、高脂餐、排石体操、 淘洗大便紧紧相扣, 对预防和治疗胆石症有很好的疗效。 对 于磁力排石、碎石的机制, 作者从物理和医学的角度初步提出 了“涡流” 、“ 轴流” 、“ 水流”的“ 三流假说” 进行解释。
6.2 治疗硬皮病 恒磁场治疗硬皮病主要是磁力线的作用, 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, 局部营养状况改善, 纤维结缔组织软
化, 降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活性, 消除胶原纤维的早期水 肿, 从而达到停止发展的治疗目的[ 31] 。 恒磁场治疗局限性硬 皮病疗程较长, 但是无不良反应, 安全无痛苦, 方法简单可行。
6.3 治疗运动感觉功能失调 国外有人通过实验研究后, 建 议可以利用磁力鞋垫治疗老年人姿势不稳[ 32]。
6.4 治疗乳腺及妇科疾病 乳腺增生、乳腺纤维瘤、乳腺炎 等是女性常见乳腺疾病, 它影响女性健康,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
痛苦。 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难题。 临床上有 人应用磁疗法来治疗这一系列乳腺疾病[ 33] , 收到了 一定的效
果。 另外, 国外有人运用 45 m T 恒磁场治疗人流后急性子宫
内膜炎[ 34] , 利用高强度脉冲磁场治疗盆腔器官慢性炎症[ 35] 均取得了一定疗效。
7 小结与展望
磁疗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物理疗法, 继承和发展了祖国的 传统医学, 现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。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问 题:如夸大磁疗的应用范围, 吹捧磁疗的治疗效果等。 而实际 上, 磁场疗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, 如治疗疾病时, 磁场类型 如何选择, 作用部位哪里较合适, 磁场强度、时间多少比较适 当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。 磁疗的发展应将理论研究与 实践结合起来, 从磁疗入手, 探讨机制, 然后通过对理论的更 新认识来发展磁疗。 总之, 磁疗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物理替
代疗法, 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。
次/ d;如证见面红目赤、烦躁不安、舌质红、苔黄、脉弦数、血压 无明显下降(肝阳暴张型)者, 中药用:天麻 15 g、钩藤 24 g、柴 胡 9 g、黄芩 9 g、黄连9 g、白芍 15 g、乌贼骨 12 g、石决明 30 g、 甘草 3 g, 每天 1 剂, 水煎为 300 mL, 置冷至 4~ 5 ℃, 用止血散 后 30 min 鼻饲, 每次 100 m L, 每天 3 次;如证见面色苍白、浑 身湿冷、汗多、大小便失禁、舌萎、脉细弱或脉微欲绝、血压下 降(气血暴脱型)者, 药用人参 15 g、麦冬 12 g、五味子 12 g、黄 芪 30 g、附子 12 g、大黄 9 g、甘草 3 g, 每天 1 剂, 水煎 300 m L, 用止血散后 30 min 鼻饲, 每次 100 mL, 每天 3 次。 对照组 18 例予输血输液抗休克、抑酸止血、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治
疗。 结果治疗组 20 例均治愈, 用药后 24 h 内止血者 13 例 (65%), 3 d 内止血者 5 例(25%), 5 d 内止血者 2 例(10%), 平均止血时间 1.9 d。 对照组治愈 16 例(88.9%), 24 h 内止 血者 5 例(28%), 3 d 内止血者 6 例(33%), 5 d 内止血者 4 例 (22%), 7 d 内止血者 1 例(6%), 死亡(因失血性休克, 心力 衰竭)2 例(11%);平均止血时间 3.5 d。 2 组比较, 治愈率和 平均止血时间治疗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, 提示中药止血有明 显疗效。 肖艳芳等[ 12]对对照组 25 例应激性溃疡患者在治疗 原发病的同时予 5%葡萄糖液加西咪替丁 0.8 g 静滴, 每天 1
次, 50%葡萄糖液 20 mL 加止血环酸 0.4 g 静脉注射每天 2 次, 并予氢氧化铝口服或鼻饲;观察组 21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 基础上予大承气汤加减口服:炒大黄 6 g、厚朴 10 g、焦术 10 g、黑荆芥 10 g、白芨15 g、生黄芪30 g, 血压下降者予生脉散泡 服, 高热者加虎杖、黄柏、败酱草, 腹胀者加神曲, 莱菔子。 上 药浓煎凉服, 病重昏迷者从胃管注入, 注前抽吸胃 内容物, 观 察出血情况, 疗程 3 ~ 7 d。 结果, 治疗组 21 例中, 2 d 内止血 者 8 例, 4 d 内止血者 8 例, 1 周内止血者 4 例, 1 周以上止血 者 1 例, 对照组 25 例中, 2 d 内止血者 5 例, 4 d 内止血者 10 例, 1 周内止血者 5 例, 1 周以上止血者 5 例。 大黄凉血止血, 焦术, 黑荆芥, 白芨健脾收敛止血, 黄芪益气摄血, 厚朴行气消
胀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 大黄、白芨有止血抗炎作用, 黄芪、白 芨有生肌敛疮作用。 林国维等[ 13]对 7 例应激性溃疡便血的
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中药, 以黄土汤为主方:伏龙 肝(灶心土)150g, 白术、阿胶、黑附、黄芩各4 ~ 9 g, 生地黄 5~ 12 g, 甘草 1 ~ 3 g;气虚加生脉散(2 例), 其中重用高丽参 1 例;热毒伤阳而热毒仍甚者加黄连 2 g、大黄 3 g(2 例), 兼湿 加苍术 6 g、薏米 8 g、砂仁 4 g(1 例);气滞腹胀加厚朴 2 g、莱 菔子 4 g、香附 2 g(2 例)。经鼻胃管注入, 服后于 24 h 内肉眼 血便消失者 2 例, 48 h 内 5 例;潜血试验 24 ~ 48 h 转阴者 3
例, 48 ~ 72 h 转阴者 4 例。 丁宗龙[ 14] 合用大黄三七汤治疗应 激性溃疡出血 15 例, 取生大黄 50 g、参三七粉 20 g, 先将生大 黄加水 400 mL, 煎至 150 mL, 再将残渣加水 300 mL 煎至 150 mL, 两汁合并, 加入参三七粉调匀, 待冷即成。 注前吸尽 胃内 积液, 取大黄三七汤 80 ~ 120 mL 由胃管注入, 夹闭胃管, 保留 药液, 轻者 4 ~6 h 1 次, 重者 2 ~ 3 h 1 次, 体虚者加别直参 10 g 或红参 20 g 煎服, 每天 1 次, 连服 2 ~3 d。 结果止血成功的 12 例中, 显效 9 例, 有效 3 例, 平均止血时间是 51 h, Z长97 h。
综上所述, 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有其 独特的优势, 希望在以后的科学实验及临床实践中, 有更多有 效的治法、方药来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。